皮紋分析師的家

網站公告:IDAA 香港國際皮紋分析師協會工作范圍簡介如下:   (一)宣傳皮紋分析師的意義和作用,促進社會各方面關心支持皮紋分析師事業的發展;   (二)促進皮紋學研究質量水平的提高,開展皮紋分析師評估活動;   (三)為政府部門對皮紋分析師的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四)培訓皮紋分析師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推廣皮紋分析師科研成果和經驗; (五)組織編輯有關皮紋分析師報刊和資料,交流皮紋分析師信息;   (六)組織開展皮紋分析師的對外交流与合作活動;   (七)開展皮紋分析師的行業規范、行業自律和行業維權活動;   (八)提供符合本會宗旨的其他皮紋分析師方面的服務。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皮紋學發展歷史

A-1 皮紋的研究及發展如何演進

中國人早在五千年前就知道利用指紋,當時皇帝用指紋來當作個人的印章,然而用手來瞭解一個人的個性則是一千多年後的事了。以手相發展的地理分佈來說,古蘇美、迦勒底、巴比倫等地的人都使用過手相。一直到亞�士多德,他所著的《手相學》可以說是最早對此一主題的文字書籍。

 

A-2 皮紋學沿革

1823 Purkinje在發表描述指紋的論文,他根據紋線型態首先將指紋分成九種。

1926 美國解剖學家CummingsMidlo首創皮紋學(Dermatoglyphics)這個專業術語。

1967 在英國倫敦舉行「國際皮紋學研究會議」,確定了分類的方法,包括脊紋三角點和紋線量化之規則等。

1982 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優生學創始人Galto在所出版的「指紋」一書中,首次提出以鬥紋、箕紋和弧紋等三種指紋的基本分類法。

 

A-3 研究皮文學組織

Katherine St. Hill等人在1890年組成倫敦手相學協會L.C.S.London Cheirological Society),緻力於提升手的研究到有價值的科學層面,該協會並出版「The Palmist」雜誌。

Beryl Hutchinson Noel Jaquin組成社會生理學協會SSPP廣泛研究皮紋學、占星學、筆跡學和顱相學,說明皮紋和人格特質的關係。

Richard Unger則組成手部分析國際協會,並發行期刊,「Hand Analysis Journal」。

 

A-4 皮紋學與心理學、醫學

Elizabeth Wilson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始科學性分析皮紋狀態,運用統計學方法,調查精神分裂症,低智力者和正常人三種族群之差異。

H. Cummings在期刊上發表"無首畸形人之皮紋構造"論文。

H. Cummings 最早在期刊上報導有關先天愚型(唐氏症Down)病人特異的皮紋特徵。

Dr. Charlotte Wolff 1940~1950年間對犯法者手上特徵,尤其在小指上提供非常多統計分析的資料。

Dr. Yigal Ginath & MS. Yael Haft-Pomrack研究精神分裂者和正常人皮紋之差異。

Beryl Hutchison 在皮紋上有重要的醫學發現;Walter Sorrel則在癌症病人的皮紋有有趣的發現和觀察。

Dr. Theodore J. Berry1963年出版醫學教科書,發表有關手上診斷之線索。

Dr. Eugene Scheimann1969年提供皮紋之徵兆和醫學檢驗、證據之關連。

Alter系統地研究皮紋和染色體畸變的關係。

Fitzherbert學院派科學性研究皮紋代表性人物,在1987~1993年發表300篇以上論文,內容述及人類學、解剖學和醫學。

Bagga1989年發表精神分裂症之皮紋狀態,並確認皮紋在生理和心理學是不可取代 、極有價值的觀察。

1992~1994年皮紋專業論文焦點集中在:嬰兒猝死症(SIDS),雄性睪丸酮素、子宮內膜異位、阿茲海默症、天生聽力障礙、鼻腔氣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肺結核、唐氏症、風濕性關節、同卵雙胞胎(MMPI)、胎兒酒精徵候症…..等。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