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紋分析師的家

網站公告:IDAA 香港國際皮紋分析師協會工作范圍簡介如下:   (一)宣傳皮紋分析師的意義和作用,促進社會各方面關心支持皮紋分析師事業的發展;   (二)促進皮紋學研究質量水平的提高,開展皮紋分析師評估活動;   (三)為政府部門對皮紋分析師的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四)培訓皮紋分析師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推廣皮紋分析師科研成果和經驗; (五)組織編輯有關皮紋分析師報刊和資料,交流皮紋分析師信息;   (六)組織開展皮紋分析師的對外交流与合作活動;   (七)開展皮紋分析師的行業規范、行業自律和行業維權活動;   (八)提供符合本會宗旨的其他皮紋分析師方面的服務。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指纹可分成三大类型:弧形纹、箕形纹、斗形纹

皮肤在胚胎第十三周开始发育,大约在第十九周形成;由皮肤的真皮乳头向表皮突起,形成许多较整齐的乳头线,称为嵴纹;在嵴纹之间形成许多凹陷的纹理在手指、手掌上叫指纹和掌纹统称皮肤纹理简称皮纹;一个人的皮纹在胚胎真皮形成时已经定型,终生不变。




1967年9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国际皮纹学研究会议,确定了分类方法,提出以三叉多少及其位置区分各种皮纹图形原则。按照三叉的数目与位置及纹形中心纹线,指纹可分成三大类型,此三大类型是弧形纹、箕形纹、斗形纹。



1. 弧形纹分为帐蓬纹及简单弧出现率约2.24%左右。

2. 箕形纹分为正箕纹及反箕纹出现率约51.09%左右。其中正箕纹约48.9%,反箕纹约2.19%

3. 斗形纹分为环形纹、螺形纹、囊形纹、双斗纹(又称双龙、双箕、龙凤、太极纹)、内破双斗(又称偏形纹)、孔雀眼纹、变形纹等出现率约46.67%左右。



根据现有人类指纹收集统计资料库显示黄种人指纹中以斗形纹出现率较高约51.2%,白种人指纹中则以箕形纹出现率较高约66.3%,黑人指纹中则以箕形纹出现率较高约为63.8%;一个人种中指纹类型的出现率相对稳定,不同于其他人种。



根据本资料库统计资料显示华人正箕纹出现率约48.94%,反箕纹出现率约2.17%,弧形纹出现率约2.24%,斗形纹出现率约46.65%,与中国成都科技大学王遇康教授统计对比数字差别不大。



近年来,医学遗传学有很大发展,正常人体的细胞有23对染色体,如果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相应的皮纹变化和遗传病的发生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