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的4個誤區
(一)報學習班
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愛好班,如讓孩子學電子琴、學舞蹈、學奧數、學英語、學游泳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很多父母可能是這樣想,反正我對孩子盡心了,能讓他學的都給他報了,至於學得怎麼樣就看他自己了,將來他沒有學好也別怪父母沒給他提供這個條件。事實上,孩子的很多興趣是先天具備的,通過皮紋測試是可以看出來的,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
(二)放棄弱項
一個人,無論智商多麼高,體能不行,一切都是白扯。所以培養孩子,就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問題。打球、游泳、冬天滑冰,什麼都要玩,只有跑得滿身汗,大腦供血供氧才會充足,這時候吃飯,吃過飯休息一會兒再寫作業,晚上10點之前睡覺,絕不熬夜打疲勞戰。皮紋測試顯示運動智能為弱項時,我們更不應放棄,應該根據專家分析做適應自己的補充訓練。
(三)無法擺正四心
1、平常心變補償心
許多家長因為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上大學,於是拚命要讓孩子得到補償,想讓他們「出人頭地」。
專家指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讓孩子好好地做一個平常人,這才是父母應該具有的平常心。
一些孩子的舉動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設計的模式卻變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貪玩,父親就認為他得了多動症,帶到醫院就診。醫生看看孩子很正常,可是父親堅持己見,醫生只好對孩子說:「你沒病,你父親有病。」
有個女孩的父母硬要女兒考重點學校,女兒不堪重負離家出走,父母後悔不已。可見虛榮心到頭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孩子要出去郊遊,整理好了行裝,母親發現他忘記帶御寒衣服,但存心不告訴孩子,果然,孩子回來後說:「這次我凍得夠嗆,以後一定要記著多帶一些衣服。」孩子就此積累了經驗。但大多數的父母卻不是如此,孩子忘記帶傘,他們生怕孩子淋雨,就送到學校門口,結果,孩子老是不記著帶傘,心想,反正父母會送來的。專家指出,不要因為懼怕孩子犯錯,就去代替他幹活。因為,犯錯也是一筆財富。
尊重孩子的正確性非常重要,只有經過皮紋測試,真正瞭解了孩子,才能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做到游刃有餘。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