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紋分析師的家

網站公告:IDAA 香港國際皮紋分析師協會工作范圍簡介如下:   (一)宣傳皮紋分析師的意義和作用,促進社會各方面關心支持皮紋分析師事業的發展;   (二)促進皮紋學研究質量水平的提高,開展皮紋分析師評估活動;   (三)為政府部門對皮紋分析師的決策提供咨詢服務;   (四)培訓皮紋分析師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推廣皮紋分析師科研成果和經驗; (五)組織編輯有關皮紋分析師報刊和資料,交流皮紋分析師信息;   (六)組織開展皮紋分析師的對外交流与合作活動;   (七)開展皮紋分析師的行業規范、行業自律和行業維權活動;   (八)提供符合本會宗旨的其他皮紋分析師方面的服務。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大腦神經細胞變化

    最近幾年來人們最有趣的發現是:神經細胞在不斷變化,它們在不斷地同「鄰居」建立新的聯繫,同時取消舊的聯繫。這種現象很可能是人學習過程的神經基礎之一。如果一些神經細胞習慣於一起活動,那麼,它們的聯繫就會得到加強,一個神經細胞活動就會帶動另一個神經細胞活動。

    科研人員的另一個重大發現是:人雖然老了,但神經細胞不會死亡,或者說很少死亡,甚至在人的整個一生中都會有一些新的神經細胞產生。有一種很錯誤的看法是:人到了一定年齡,即長到25歲左右時,每天都會失去大量的神經細胞。一些科研人員散佈這種看法依據的是60年代初到80年代的研究結果。但在那個時期。人們是很難計算神經細胞數量的。現在,計算過程已經計算機化。新的計算表明,人在正常老年時期不會失去神經細胞(或者失去得很少)。但是,一些疾病,如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病,則能夠使人失去一些神經細胞。

    既然無病的老年人不會失去神經細胞,那麼,應當怎樣解釋老年人認識能力的下降呢?實際上,這是由於老年人的一些神經細胞僵化了,失去了演變的能力,可塑性減弱了。老年人神經細胞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但神經細胞的個體能力減弱了。

    將近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再重複的另一個錯誤觀點是:我們每個人在出生時就儲備有一定量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不會再生。這種觀點是神經生物學的教條之一。這是錯誤的。腦神經細胞產生於人的成年時期。在記憶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被稱為海馬的小部分皮質的情況證明了這一點。這種再生是不可忽視的。接著,人們又在猴子身上的其它皮質部分發現了這種現象。

    由神經細胞的再生現象我們可以想到,治療大腦疾病的前景是很廣闊的。人們已經在動物身上進行了很有希望的試驗,但現在還不能把有關的技術應用於人類。大腦和身體其它部分是一個整體,大腦有病會引起其它的身心疾病,反之,身體其它部分也會通過激素影響到大腦。

    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又同其它的神經細胞建立有1000種聯繫。這樣算起來,數字將是極大的。大腦在形成的過程中產生的神經細胞數量會超過需要的數量。每個神經細胞都有自己的位置並同其它神經細胞建立聯繫。這種複雜的機制是每個人的單一性和不可「複製」性的保證。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