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是什麽
傳統的教育工作者着力培養學生們的學習技能,即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智能。學校有時也提供藝術等方面的教育,但這往往是有限的,被認爲是額外的内容,當資金短缺的時候通常會被校方取消。而那些在藝術——視覺空間、音樂、肢體運動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現突出的孩子隻能在上學前後、閑暇時間或者是吃中飯的時候去學習相關内容。至于自然觀察智能則要在暑假期間才能得到鍛煉,但這些智能往往不被學校所重視。所以具有這些智能的孩子無法與那些在讀、寫、計算方面表現優異的孩子獲得同等程度的重視。
其他智能之所以被教育工作者忽視有兩個原因:首先,學校的課程安排是爲孩子日後找工作以及商業方面獲得成功而準備的。無論是在工廠、農場,還是在辦公室,這些技能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們對學校的教育很重視,而對其他方面的智能則較爲松懈。簡單地說,其他方面的智能通常被認爲是虛的,或者有些純粹是出于興趣,與個人的發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多大關系;其次:大部分老師和校長本身在學校教育方面較爲優異,一般來說,他們在思維邏輯方面是較突出的,這并不奇怪,因爲這些智能是他們在學校認知評價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論認爲所有的智能都很重要,在學校運用多元智能教學并沒有脫離目标,與教師的職責和學生取得優異成績也不矛盾;它也并不意味着教師能找到一種方法能是學生掌握所有的智能。例如:一個一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植物的身體結構(根、枝、葉),并要知道它如何生長,這有很多種方法。當然,他可以通過識記來學習,但所學知識很多的時候,隻有在語言智能方面較爲突出的學生才能掌握。而在其他智能方面較好的學生則很快就忘記了。運用多元智能可以提供一個方法幫助更多的學生學習。比如說,你可以畫一副一棵樹的三維空間圖,也可以譜一首有關樹的歌曲或者是其他方法展示樹的形狀。在我們學校,學生可以參與每一項活動。目的就是學習樹的結構并懂得他如何生長,而我們的學生是通過運用不同的智能來學習的。以這種方式,所有的孩子都獲得了成功,而不隻是那些語言能力很強的孩子。同樣的道理,我的五年級學生根據海報的特點來表達他們對美國獨立戰争的理解。他們制作了一些木偶,通過木偶的表演來展示美國獨立戰争。當然,他們也運用寫的方法。
對學習技能關心的學校教育對成人的多種智能也不重視。成人也學要讀、寫、計算等能力以在世界貿易中獲得成功。但是,正如丹尼爾*戈爾曼在《情緒智商》一書中所說,那些技能并不能一定能保證你成功。他發現在任何一項工作中,首先都需要較高的"情緒智商" (即霍華德.加納博士所說的内省智能和人際智能),加得納所說的"産生一個結果",意思是說一副畫、一件雕塑品或者是舞蹈都是智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我們周圍沒有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士,那我們生活的質量就要受到重大的影響。我們經常告訴學生的家長們,進入此類型的學校,雖不能保證他們日後會成爲專業的畫家、藝術家或者是職業運動員。但是,相信三十年後,今天的學生會很樂意參與音樂劇的表演、參觀博物館、熱衷于羽毛球或乒乓球的運動。而這些活動對我們生活的質量多麽有益的時候,我們是否更願意幫助我們的孩子們全面發展他們的智能呢?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