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坐不住,什麽都學不進去。"
"有的學生小動作特别多,手裏總是不停地擺弄東西,怎麽說也不行。"
有的學生什麽都好,就是學習不好。
有的學生上課老愛說話,管也管不住。
……這些抱怨,老師們是否很熟悉,難道這些學生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
我們有沒有辦法讓他們變成愛學習、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呢?美國哈佛大學的(Howard Gardner)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我們對學生的失望和不知所措,是因爲:我們對學生智慧的理解太狹隘,我們沒有給學生展現他們才能的條件和機會,沒有讓學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和發展。我們習慣了當前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方法和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優劣,于是我們忽略了學生許多方面的能力,低估了這些能力對學生發展和學習的作用。我們常常用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學習方法來要求學生,而關閉了學生用其他方式學習的通道。
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認爲: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數學和語言的能力之外,還有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肢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内省智能和音樂智能等。不同智能之間是平等的,對于學生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不能隻看到學生數學和語文方面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天賦,肢體運動、音樂、觀察、空間等方面的智能,與數學和語文智能一樣,都可以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最佳境界。
如果讓學生用他們擅長的方式學習,他們個個都是學習的行家裏手。多元智能理論觀點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們的智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都成爲學習能手,建議老師們可以:
1 樂觀地看待學生,相信在他們身上一定潛藏着智慧的種子。當我們用發掘金礦的眼光來觀察學生的時候,就會發現學生身上閃亮的智慧。因爲随着人類長期的進化,各種不同的智能潛質已經埋藏在每個人的身體内部,隻要有适當環境刺激的激發,它們就會顯露、展現和發展起來。而如果我們對學生智能潛質沒有信心,那麽我們就會對學生的智能表現的視而不見,甚至會把它們視爲調皮搗蛋而予以扼殺。
2 不能隻讓學生寫字、看書、做作業,那樣我們就很難發現學生身上的智能潛質。要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舉辦各種特長展示、文體活動等等。當學生在各種自然的活動中自由、充分地表現時,隻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不同天賦,因爲在這些真實的情景活動中,他們會如魚得水,其天賦如雨後春筍,自然顯現。
3 發現學生的獨特天賦後,一方面,要利用學生的天賦幫助他建立自信;另一方面,要在他的天賦和學習内容之間架設起橋梁,也就是說,要發現學生擅長的學習方式和獨特的學習風格,從而幫助學生用自己的天賦來帶動學習,利用帶天賦帶動其他各方面。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